最后的林区采伐工

来源:js金沙官网作者:js金沙官网 日期:2023-11-19 浏览:
本文摘要:苏同发班组正用拖拉机进行集材生产作业。司机苏同顺就是驾驶着这样一辆四面透风的拖拉机,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这大山深处。 绞盘机手吴炳新在进行装车生产。鬓发斑白却老当益壮的苏同发,在工友们住宿的简易塑料大棚内接受采访。苏同发在板铺上晾晒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棉服。 苏同发班组是柴河林业局工人先锋号集体。请记住他们,从左到右依次为吴炳新、苏同顺、苏同发、张慎祥、张景伟。

js金沙官网

苏同发班组正用拖拉机进行集材生产作业。司机苏同顺就是驾驶着这样一辆四面透风的拖拉机,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这大山深处。

绞盘机手吴炳新在进行装车生产。鬓发斑白却老当益壮的苏同发,在工友们住宿的简易塑料大棚内接受采访。苏同发在板铺上晾晒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棉服。

苏同发班组是柴河林业局工人先锋号集体。请记住他们,从左到右依次为吴炳新、苏同顺、苏同发、张慎祥、张景伟。在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东风经营林场,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组,带头人苏同发和7名采伐工,承担着林场最急难险重的木材生产采伐任务。

然而,他们只按传统的作业量采伐了2年,就面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,林场大部分施业区被划定为禁伐区,只有在偏远而无人问津的深山才有少量的采伐计划。随着越来越多的采伐工人转变为营林工人,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精英班组仍奋战在采伐一线。

在保护中实施木材生产,对苏同发班组来说,既是考验也是挑战率先垂范的铁大哥苏同发大山里的初春,春寒料峭,乍暖还寒。见到刚刚从伐区返回中楞的组长苏同发,一身湿透了半截的油包衣裤,被树枝、绳索刮得千疮百孔,笔者关切地说:棉鞋和裤子湿成这样,得赶快换换衣裤吧。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:今年山里的雪才一米多深,算是小的了。这个季节早晚上冻,中午开化,天天这样,已经习惯了。

1974年,只有18岁的苏同发带着青春的梦想,踏着父辈们的足迹,怀着为林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一腔热忱,走进林深树茂的大山深处,成为一名光荣的采伐油锯手。从此,春夏秋冬,酷暑严寒,锯末飞花,他与无数林业工人一道,挥洒下滴滴辛勤汗水,采下棵棵栋梁之材,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,支援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。1996年,由于他业务能力强,林场将苏同发刚刚牵头组建的采伐班组以他的名字命名。第一天当班长,在木材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苏同发: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采伐班组长,就要脏活、累活、险活冲在前面,采、集、清、归、装、运各工种技术都要熟练掌握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保证弟兄们的生命安全。

从此,苏同发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上,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一方面在业余加强自己业务技术的学习。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道工序,苏同发把先进的采伐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实践中,创造了一次次奇迹2010年冬运之际,按照柴河林业局采伐大径材、珍贵材、畅销材的要求,东风经营林场召开了冬运木材生产动员誓师大会。会上,第一个公布的就是施业区7公里林班的采伐生产任务计划书。

然而,半晌会场一片寂静,鸦雀无声,无人敢接这个战书。大家都知道,7公里林班运距远,山势陡峭,地势险峻,怪石嶙峋,作业条件十分艰苦。

前一年,林场雇佣了一批吃苦耐劳的农工采伐队到那里作业,他们愣是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,没几天,就卷铺盖走人了。所以,那里一度被大家称为伤心沟,一般人都望而却步。面对林场领导投来的期待目光,苏同发自告奋勇,毅然站了起来,主动请战7公里林班。

会后,家人们得知消息,都替他捏了一把汗。出工那天,还是凌晨5点钟,苏同发就带着7名兄弟,借助集材拖拉机大灯的光亮,向7公里林班进发。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,大家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
以往,在其他伐区作业,一天大都能集材到中楞两三趟。可是在这里,每采一棵木材,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,一天集材下运到中楞一趟都很艰难。

js金沙官网

伤心沟果然名不虚传!苏同发年龄最大,也是班组里唯一的共产党员,所以在困难面前,他总是冲在前、抢在先,大家都叫他铁大哥。一次,拖拉机在集材生产中突然出现故障,拖着一车原木在一处下山的半山坡上抛了锚。

苏同发检查发现,原来是拖拉机链条被藤条灌木掩住了。这种状况隐藏着巨大的危险,因为在清理藤条灌木的过程中,满载的拖拉机随时都有可能被巨大的惯性瞬间推下山坡,随之车毁人亡。可是,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,熄火的车辆就会被冻住而影响生产。

见状,苏同发让司机躲开,一个人钻进狭窄的拖拉机下,在雪地里专心致志工作了3个多小时,终于排除故障,使机车重又轰鸣着投入生产。过后,苏同发的妻子得知此事,后怕得暗自掉泪。

他却笑着安慰妻子:我是党员,我不上谁上!经过一冬的紧张生产,苏同发班组仅在7公里林班就采伐木材2900立方米。始终如一地身先士卒,一次次与危险擦肩而过,苏同发患上了心脏病,兜里总是揣着速效救心丸。有时感觉胸口疼痛,他就默默含上几粒,然后继续投入工作。能打硬仗的钢铁团队谈到班组的工人们,苏同发掩饰不住骄傲之情:我们班组的兄弟,个顶个都是条硬汉子!绞盘机手吴炳新,按规定今年春节后就可以办理退休了。

他见班组生产时间紧、任务重、人手不足,就坚持不下一线。由于绞盘机室只是用单层塑料布支起的一个简易塑料棚,能挡风挡雪却不挡严寒,在塑料棚内零下20多度的低温下,他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。冻得实在受不了了,就在原地搓手跺脚。一次,班组集材车司机苏同顺在一处峭壁集材,车子意外失去控制,翻了几个滚,险些跌下山谷。

当他屏住呼吸爬出驾驶室,车上的柴油混合水箱中的热水打湿了全身,他活动一下四肢,惊喜地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后,伸开双臂,在怒吼的狂风中大声喊道:感谢老天啊,我还活着!说完,他边抽泣边一点点将集材车开到安全地带。苏同顺开车几十年,这样的事已先后发生过几次。如今他的头皮和左腿上由于被柴油浸泡,留下了病根,一片片像皮癣一样,每到晚上总是又痒又痛,难以入眠。

而长年在路况险峻的环境中开车,双手需要用力操纵拉向杆,他的双臂已经严重变形。风餐露宿,还使他患上了胃病,尽管时常疼得满头是汗,可他硬是咬牙坚持不下一线。去年冬运刚开始,油锯手李士举的妻子意外滑倒。

由于孩子在外地工作,李士举每天起早做好一天的饭菜,收工下山后,还要步行1个多小时回家照顾妻子。就这样,他一直忙碌了两个多月,人也瘦了一圈。今年2月4日,李士举在生产中不慎将右脚大脚趾砸伤,大家都让他回家休息几天,可他却说:现在正是大忙季节,人手这样紧缺,我怎么能撤回去!于是他瞒着妻子,让人捎来药品和纱布,每天自己上药包扎后,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。

js金沙官网

长年奋战在生产一线,条件非常艰苦。工友们双手虽然长满厚厚的老茧,但是在捆扎原木时,仍不时会被油丝绳上无数的铁丝扎伤手心;手上的倒枪刺总是一层接一层,疼痛、流血,甚至感染,他们都全然不顾。

冬天,生产作业时渴了,他们就吃上一把雪;收工后能喝上一点自制的粮食酒驱寒解乏,就心满意足了。到了夏季,山林里烈日当头,酷暑难耐,蚊虫小咬成群地围绕着他们。大家身上、脸上到处都是树枝刮破、蚊虫叮咬的伤痕,加上双手、双脚磨出的血泡,滴滴汗水、点点鲜血,洒在大山深处,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创业乐章。从采伐到营林的华丽转身16年来,苏同发班组累计采伐木材10多万立方米,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然而,随着人们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加强,这些采伐工也认识到,是时候转变了!从今年开始,苏同发木材生产采伐班就将退出历史舞台,成为营林战线上的冲锋队。也许有人会问,这些与大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伐木人,如何能心甘情愿地成为植树人?我们不妨引用当年女子附属采伐队队长孔凡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,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。一次,我场附近的一个林场发洪水,引发了泥石流,夺走40多个父老乡亲的生命。

当时我们林场很多房屋、道路、良田也被冲毁了,卷走了很多牛羊牲畜,这就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一味地采伐,打破了生态平衡,才遭到大自然的惩罚。如今国家实施天保工程,正是为了使森林资源永续,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。

我们是大山的儿女,必须自觉落实这一国策,才能对得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,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后代!惨痛的教训,加快了铁大哥及工友们转变工作重心的脚步,他们毅然放下手中的油锯,操起锹镐,抚平过量采伐造成的伤痛,还大山曾经的生机和发展后劲。今年冬运后,他们就完成了森林抚育任务1000亩,今春造林计划2000亩。

他们8个兄弟有一个约定:这一生砍了多少林子,就要栽下多少幼苗,还大山一片葱绿!随着天保二期工程的深入开展,柴河林业局的木材生产计划又一次大幅度削减。目前,柴河林业局像苏同发班组这样,由木材生产转向营林生产的班组已有100多个,剩余的采伐班组也将在一年内转移到营林生产中。届时,这1000多名曾经的采伐工,又将在营林战场上,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
冬去春来,植下的树苗在长大。而苏同发和他的伙伴们这些当年意气风发、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,如今大多已是鬓发苍白、年近花甲。

营林间隙,他们依然会反复擦拭曾立下赫赫战功、如今也老态龙钟的油锯,仿佛在向亲人告别。面对着曾经日日不离的采伐工具,将被送进柴河林业局作为藏品展览的命运,他们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。是啊,在这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,只有这些生产工具,才是他们奉献青春和汗水的见证,怎能不让人留恋与怀念?当笔者问及今后的打算,饱经沧桑的苏同发老泪纵横:在这片大山里,我奋斗了38年,我们班组的8名工人平均年龄已在55岁以上。

但是,岁月改变的只是我们的面容,不能改变我们一生要奉献大山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。过去我们为祖国建设采伐木材,今后要还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。唯有这样,我才能无怨无悔!说这话的时候,老苏的口气是那样坚定,给人不容置疑的信心和力量(作者:丁秋)。


本文关键词:js金沙官网,最,后的,林区,采伐,工,苏同发,苏,同发,班组

本文来源:js金沙官网-www.singlesnewsandviews.com

0
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: foot.htm